由蓝科减震发起,同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主编单位,欧进萍院士和李国强教授担任主编的“承载-消能减震技术规程”编制工作顺利开展,日前,编制组第二次会议在线举行。
在线编制会议由李国强教授主持,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、全国勘察大师范重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同济大学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清华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广州大学、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、奥雅纳工程咨询(上海)有限公司、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代表参加本次会议,并作为本规程编制工作组成员展开讨论。
会议开始,欧进萍院士介绍了规程的编写意义、已完成的工作。随后,同济大学金华建博士对《承载-消能减震技术规程》(初稿)编委意见及处理意见进行逐条介绍,与会人员各抒己见,积极讨论。
编委会重点讨论了设置承载-(多级)消能构件的结构设计要求、产品检测方法、性能目标等设计人员重点关心的问题。
我国从2003年已开始在实际建筑物中采用承载-消能减震双功能构件,已有数千项工程应用,涉及数千亿元的工程项目。承载-消能减震双功能构件在设计时既要保证构件的承载要求,还要保证构件的减震耗能要求。2013年新编的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(JGJ 297-2013)中,除屈曲约束支撑外,对其他类型承载-消能减震双功能构件缺乏具体的设计内容和性能要求,以及制作、安装、验收等规定,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对这种抗震新技术应用急剧增长的需求。
本标准的编制可弥补上述空白,为保证承载-消能减震双功能构件的正确应用,确保工程应用中产品的质量,保障与人民生命和财产息息相关的工程抗震安全,有十分重大的意义。